企業在天津自貿區可融到全球低成本資金
走出去,與國外進行資源和技術互補,在世界舞臺上與行業龍頭同臺競技,是眾多民營企業的愿望。自貿區為我們提供了平臺。
自貿區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政策環境,吸引著大量外向型企業的入駐。不僅民營企業如此,天津市屬企業同樣紛紛把貿易、租賃板塊向自貿區內轉移,區內注冊開戶企業數量激增。
“自貿區是新的,企業是新的,業務必然也是新的。”中國銀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副行長杜曉東表示,企業的需求不僅僅是結售匯、跨境匯款等傳統金融服務,而是已延伸到跨境融資、外匯資金集中管理等多元化高端需求。
金融需求升級多元
裝備制造、航空物流業快速發展,希望融入國際產業分工新格局。融資租賃、保理、貿易等現代服務業異軍突起,期待著能在新一輪全球貿易投資中搶占先機。這樣的市場環境,使天津自貿區承載的使命更為艱巨。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國銀行天津市分行已完成超過5000家自貿區企業的開戶。利用境內外市場和資源,成為新開戶企業的普遍訴求。
“公司最希望的是能夠牽手全球低成本資金,還有就是資金的跨境使用,期待能夠運用總公司的資金幫助海外子公司調節資金頭寸。”鄧應華表示,很多境內集團公司都遭遇這樣的難題,總公司資金充裕,當海外子公司資金周轉困難時需要貸款,不僅手續繁瑣,而且成本高。即便是辦理內保外貸也還是不能滿足企業的資金周轉需要。
高端產業集聚,資源和客戶增多,需要銀行完善機構布局,延伸服務半徑,需要跨境金融業務多元化創新。那么銀行對此準備如何?
銀行創新舉足輕重
“為適應天津自貿區發展建設的大格局,天津市分行在已有濱海分行、保稅區分行兩家管轄分行的基礎上,組建了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中行天津市分行行長助理孫惠敏介紹說。
在中國銀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的營業大廳內,記者看到,網點柜臺、自助終端等均進行了升級改造,還設立了自貿區企業開戶“綠色通道”。“從存款、結算到融資、投資、交易,針對自貿區企業的金融業務已實現全流程覆蓋。”杜曉東表示。
機構布局只是基礎準備,推動金融制度創新才是核心內容。自貿區金融業務涵蓋公司和個人,許多銀行對自貿區的客戶和項目特點進行了梳理,發現金融需求主要集中在跨境融資、跨境結算、本外幣資金池等,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金融創新。
諸如天津汽車模具等準備在海外設立子公司的境內企業為數不少。對于自貿項下投資便利化這一改革要點,不少銀行已在積極跟進。孫惠敏說,“我們主要在直接投資外匯登記下放銀行辦理、外商直接投資項下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等方面,簡化銀行端流程,便利企業的投資需求。”配合貿易便利化的銀行流程變革同步進行,目前中國銀行天津分行已陸續簡化了經常項目結售匯、購付匯單證審核,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和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業務均已實現了突破。比如,該行已為天津自貿區首家臺資券商——元富證券股份公司子公司成功辦理1.1億元跨境人民幣資本金匯入業務。
培育新型金融市場
“我們生產的鋼鐵制品模具,在海運時容易起銹,貨物質量對運輸周期要求嚴格,海關和檢驗檢疫手續的簡化,有助于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和提高競爭力。”鄧應華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便捷,這一企業切身感受到的自貿區“福利”,同樣反映在金融服務領域。進口開證、境內工程類保函、個人經常項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外幣資本金跨境匯款,這些業務均已在天津自貿區落地,既為企業借助自貿區載體實現了與全球市場聯動,又為自貿區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和新引擎提供了金融通道。
跨境融資的試水已讓不少企業嘗到甜頭。中行天津市分行近日聯動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與民生金融租賃公司簽署了天津自貿區首筆金融租賃跨境人民幣借款合同,金額1億元人民幣。同時該行還聯動中銀香港與中海油國際融資租賃公司簽署了總額為10億元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協議。此類跨境人民幣融資突破了外債指標、“投注差”的限制,不僅為境內企業引來了低成本海外資金,也為境外人民幣回流提供了新通道。
自貿區分賬核算是自貿區金融改革的“基礎設施”和重要標志,是探索投融資匯兌便利、擴大金融市場開放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自貿區分賬核算系統建設上,天津市銀行機構同樣做好了準備。比如,中行天津市分行自2014年6月份就啟動了相應的技術方案準備工作,結合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自貿區分賬核算系統實際投產情況和霍爾果斯系統建設需求,歷經10余次工作方案的修改,最終通過了系統立項和搭建,并于5月中旬正式投產,屆時將為分賬核算下的業務開展提供系統支持保障。
來源:金融時報
上一篇:天津自貿區“紅利”東疆融資租賃聚集效應日增
下一篇:2014年北美地區頂尖設備租賃公司(一)